首页 >> 细齿大戟

湘江禁渔三月渔民苦恼要么失业要么当临时工霞妃

文章来源:大德农业网  |  2022-07-13

湘江禁渔三月渔民苦恼:要么失业要么当临时工

眼下,该是湘江水一年中最平静的时期。4月1日起,湘江禁渔三个月,渔船悉数撤出水面。

这是湘江干流继2013年之后第二次全面禁渔。衡山县永和乡宝龙社区的渔民也在这个时候回到了家乡。他们将船靠岸,行走在很久不曾踏过的土地上。

两年前长沙市政府取缔“吃鱼船”后,渔民们只剩下流水捕捞这一原始作业方式。但是,渔业资源的日益匮乏,政府政策上的利弊权衡,以及自身能力的有限,似乎构成了这道难题的方方面面,考验这些渔民生存智慧的同时,也促使他们思考新的出路在哪里。

现状要么失业,要么当临时工

湘江干流流域,渔船共有4000多条。其中,衡阳市6个区县占总数的一半多,这中间就包括了衡山县的500条渔船。

永和乡宝龙社区居委会242户渔民的特殊之处在于,他们才是所谓真正意义上的“专业渔民”——没有田地,所有生计就依靠这一条船。

永和乡地处衡山县东南部,东临湘江、西倚南岳。县城汽车站每天只有两趟大巴车通往永和,路程约一个小时。

4月10日上午,记者从高铁站搭乘的士前往宝龙。一路泥泞之后,眼前突然开阔,湘江水面烟波浩渺,岸边停着一线渔船,大概有近百条。

渔船的这边就是宝龙社区。成谷生是这里的渔民,今年53岁,略显苍老。他正拎着一袋子蔬菜从隔壁集市上回来。

成谷生的船停在家门口的河边,渔船有几十年历史了,被刷过无数次油漆后反复使用。他说,父亲成冬行曾经是渔业捕捞大队的队长,今年已有九十高龄,渔船也是从他手中传下来的。

3月31日晚,接到衡山渔政部门的禁渔通知后,成谷生就跟乡邻们驾船从长沙回了老家。眼下,他赋闲在家,偶尔补补渔网,或者到邻居家去帮忙给渔船刷漆。20多岁的儿子也跟着他打鱼,禁渔后没有回来,在长沙打点零工,妻子则留在长沙帮儿子照看孩子。

眼下的村庄是寂静的。200多户居民,跟成谷生家的境况一样,大部分年轻人都趁这段时间去城里做临时工,禁渔期过后再回来。村庄跟沉默的船只一样,守着一江春水。

村里比较显眼的是红砖楼房,楼房看上去有些年月。老成说,大部分都是前些年打鱼赚来的钱盖的。四年前,他也跟风搞了条“吃鱼船”,花了8万多元,船就停在猴子石大桥桥下,每年能赚上两三万元。2011年长沙市政府要求取缔“吃鱼船”后,他把船卖了,换得6万元。“船本身赔了一点,但政策是这样,也是没有办法的事。”他说。

另一位叫康汉新的渔民也卖了船。他说,村里近半数渔民都曾搞过餐饮船,后来大部分都把船卖了,只有极少数还在一些隐蔽的地方搞,政府也不会注意到。

成谷生说,政府对于渔民有1万元的房屋建设补助,但有些家庭依然无力建房。他们常年生活在渔船上,禁渔之后就搬到衡山县城的廉租房里居住,或者干脆去外面打工,只在过年的时候回来。

68岁的颜少芳就住在廉租房里。这些设施简单的廉租房位于衡山县城区,2012年由政府统一配给,每年600到800元不等的租金,政府每年会给他们1500元的补贴,用以交付租金和物业水电等费用。这样的渔民,整个宝龙有20多户。与此对应的,他们的渔船并没有开回家,而是停在衡山县的河边上。

过去从“国家粮”到城镇户口

宝龙村渔民的特殊之处在于,他们是专业渔民,且集中在一个村庄。这让政府方便管理的同时,也感到头痛。

“宝龙的渔民不像别的地方的渔民零散分布。他们很团结,有诉求就会提出来,前年就因为‘吃鱼船’的问题找过政府,去年也因为燃油补助问题上过访。”衡山县畜牧水产局分管渔政的工会主席廖梅庭说。

宝龙的人们世代以打鱼为生,具体追溯到哪一年无记载。成谷生说,宝龙的渔业大队曾是衡阳市的第二大渔业队,当时产鱼量非常可观,渔业热火朝天。

宝龙社区居委会书记周雪长回忆,后来,渔民们的耕地全被划拨给其本来所属的农业村社宝米村,渔民由国家统一发放粮油,打捞上来的鱼则全部上交国家。据他说,当时的渔民还颇为自豪,因为“吃的是国家粮”,标准是小孩每月8斤,劳动力每月24斤。

在这之后,渔业大队又吃了将近20年的“统销粮”。得知统销粮与国家粮有区别后,当时就已是大队负责人的周雪长带着一众渔民去找过县市的领导。1988年,大队又恢复了“国家粮”的待遇。

然而好景不长,两年之后,国家宣布取消粮食补给,宝龙渔业大队也随之改头换面成了宝龙社区居委会,渔民们成了城镇户口,在享受城镇待遇的同时,再也无望获得田地。

如今,这个村庄的村民除了50岁以上老人享受低保政策外,“看不到比隔壁村的农民要好在哪里”。

村里的渔民近些年增加到将近250户,新户头全是当年老一辈渔民们的后代。他们没能从父辈手中接到田地,只有一条渔船和一个城镇户口,以及一个专业渔民的身份。

周雪长的儿子周德志生于1982年,他跟宝龙的年轻人一样,很早就拿到了渔业捕捞许可证。他的姐姐前些年考上大学,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,自此跳脱渔门,但毕竟是极少数。整个宝龙,能安安分分读完初中的,都算是“读书人”。

以至于,这些年轻人外出打工,很多干了不到半年就回来了,“累,钱又少,只能打零工或当保安。”20岁的成子华前年跑到东莞打工,由于文凭太低先后被6家工厂拒绝,最后在一个楼盘做保安,月薪1400元。半年之后,他便回来了。

问题禁渔,同时禁了经济来源

回到渔船上,这些年轻人对于生活的希望再次破灭。

“根本打不到鱼。去年8月份,按理是捕捞的黄金时期,但我们一家三口打到鱼后卖了3000元,给妹妹寄去生活费后,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。”成子华说。

渔业之路越走越窄,身在其中的渔民们看得很清楚。

湘江作为湖南的母亲河,流经全省境内的5个市、20个县市区。从省畜牧水产局的统计数据来看,全省专业渔民户集中在长沙、株洲、湘潭、衡阳等地,尤以衡阳地区最多,有242户,这些渔民几乎全部来自宝龙。

2012年,宝龙渔民曾就“吃鱼船”问题请诉过长沙市政府,提出“收购渔船”和“就业安置”等要求。当时的《潇湘晨报》报道称,这些看似“不合理”要求的背后,是渔民们的生存窘境。

渔民们响应政府号召,绝大部分已将“吃鱼船”变卖,改成了专事捕捞的原始作业方式。

一年之后,他们再次迎来政策“变化”——作为《湘江保护条例》的实施之一,湖南规定湘江干流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为禁渔期。在此期间,湘江干流所有水域禁止一切捕捞作业,“做到船进港、网入库、人上岸、证集中,江中没有渔船,岸边没有网具,桌子上没有湘江鱼”。

渔民们对新规定喜三分忧七分。“喜的是,让鱼苗生长是好事,毕竟我们靠这个吃饭;忧的方面就太明显了,这三个月我们没有了经济来源,而且禁渔期一过,集中作业的电打鱼、毒鱼全部冒出来了,留给我们的鱼所剩无几。”成谷生说。

说到渔业资源,渔民们也是一肚子苦水。周雪长和成谷生一样,很小就随父母在湘江里打鱼,他回忆说,虽然当时打鱼的网子和船都没现在好,但打的鱼要比现在多得多。

“那时候,站在船上,鱼儿都会跳出水面来。现在哪里有?根本没有了。”成谷生说。

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渔政处的统计数据显示,这些年,湘江原记录有鱼类147种,2007年到2011年普查有13种未找到标本,其中鲥鱼、岩原鲤两种鱼可能已经灭绝。渔政处副处长吴玉林说,环境污染,挖沙船、电打鱼肆虐,以及拦河工程的修建,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。湘江里的鱼种类的确在减少,如果不考虑人工放流的话,总量应该也是在减少的。

出路“只要不打鱼了,干啥都行”

从2013年开始,政府在禁渔期间对这些渔民发放生活补助。衡山县的标准是每条船每个月400元,政府在这块的投入大约是29万元。但是,三个月1200元,这对于渔民家庭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。

从更深层的逻辑上来说,渔民们认为,作为一种原始作业方式,渔民很可能会是渐渐没落的群体——湘江流域水产品的总量不过占到全省水产品比重的25%左右,这其中还包括了副业渔民的贡献。周雪长说,湖南省早在几年前就鼓励渔民“洗脚上岸”,这也是渔民们理解的信号之一。

湖南2010年开始实施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定居和解困工作。廖梅庭说,衡山宝龙“渔民政策”主要由两部分构成:一是对机动渔船给予燃油补贴,每年数额不同,2012年是4000多元,2013年是3100元;二是对专业渔民提供一次性上岸补贴,根据居住情况,有些渔民家庭获得

一万元,有的给予每年数额不等的租房补贴。在社会保障方面,政府给50岁以上专业渔民全部办理低保,同时将所有渔民纳入医保。

采访中,渔民们普遍担心的是年轻人的生计问题。68岁的颜少芳说,他和儿子“反正已经改变无望了”,反倒是20多岁的孙子,让他夜不能眠。

在宝龙,不少年轻人因为收入微薄娶不上媳妇,打鱼无以为继的话,只能另谋他路。“只要不打鱼了,干啥都行。”这是他们的普遍心声。但事实是,这些学历普遍在初中以下、没有田地也没有手艺的年轻人在经历了打工又折返、想创业又无门之后,自己到底能干什么,他们自己也没有答案。

他们羡慕洞庭湖的渔民,因为这些同行不仅实现“上岸定居”,并且由政府提供转产就业培训、举办渔民专场招聘会。在更远的广西南宁,政府光在住房上的投入就达到了2.3亿元,组织开展了适用技术培训,提供政策咨询、就业指导、小额贷款等服务。

廖梅庭说,目前,衡阳还没有专门针对渔民转产就业培训出台相关政策,什么时候会有,也还是未知数。

中国养殖网小编:帮您寻找身边的新闻热点,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透析畜牧行业,让您更多的了解身边的故事,我们愿真诚的与您分享。

防水蓬布报价

液压推车2T

小型切割机价格

号角高音音圈价格

临汾丰华油脂有限公司

吸盘式手电钻报价

南充市职业安全健康协会

24K镀金防辐射贴纸价格

喜之洋报价

西宁城东索菲亚时装店